新政解读 | 教育部官宣“函授”学历成历史!改革后对学历提升有何影响?←速戳了解
新消息!!
2月19日,教育部颁布

《通知》明确官宣
自2025年秋季起
高等学历继续教育
不再使用“函授”“业余”的名称
统一称为“非脱产”
并为高校专业优化、校外教学点建设
指明了前进方向

(图源:国家教育部官网)
相信这时候很多同学都想问
教育部这一新改动有何意义?
又对今年想报考的同学有什么影响?
别着急~跟着小编来看一看吧
▼

不再使用“函授”“业余”名称
统一称为“非脱产“

①在办学形式方面,《通知》明确,自2025年秋季起,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“函授”“业余”的名称,统一称为“非脱产”;
②原则上不再新增脱产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点;普通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统一通过成人高考入学,统一落实颁布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,统一最低修业年限,统一毕业证书。
*2025年秋季学期前已注册入学的函授、业余、网络教育学生继续按原政策执行。

通过统一名称和规范教学标准,解决以往成人教育中存在的“宽进宽出”“含金量争议”等问题,推动学历继续教育向高质量、规范化发展。
解读 | “非脱产”的实质与特点
“非脱产”即学生不脱离工作岗位,利用业余时间(如周末、晚间、网络课程等)完成学业,与传统“函授”“业余”模式一脉相承,但教学要求更严格。
如何实施 | 具体措施
线上线下结合:增加线下面授或直播课程比例(不低于总学时的20%),强化学习过程管理。
考核规范化:期末考试逐步采用“线下集中考试”或“人脸识别监考”,严控“花钱买证”现象。


学习选择更便捷
名称统一后,学员无需区分不同学习形式,选择更简单。
学历认可度提升
“非脱产”名称的统一,让继续教育学历在社会中的认可度更高。不仅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增添信心,也让其在职场竞争中更具优势。
学习过程更规范
院校根据新政策调整招生和教学管理,学习过程更加规范有序、减少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,让学生可以安心学习。
教学质量有保障
政策推动院校优化专业课程和教学,学习内容更贴合实际需求,教学质量显著提升,让学生学到更扎实的知识和技能。
终身学习有支持
国家政策强力支持继续教育领域发展和终身学习,鼓励学生在毕业后选择深造,有助于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、消除社会对于继续教育学生偏见。

鼓励高校优化专业布局
①高校要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优势、在籍生数量、专业的市场需求及就业竞争力,充分论证拟新设专业点,应在本校开设的已有至少一届毕业生的全日制教育本、专科专业范围内,设置继续教育本、专科专业。
②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设先进制造、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、生命健康、能源、绿色低碳、国际组织、金融科技等领域相关专业,以及托育、养老、照护、家政等民生紧缺领域急需专业。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戏曲、文物保护与修复、非通用语种、涉外法治和国际传播等领域急需专业。
③省级教育行政部门、国家开放大学、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应按规定加强对本区域(系统)专业设置的统筹规划和协调,超常规布局急需紧缺专业,支持设置新兴专业,鼓励开设面向产业工人、农民工、退役军人、残疾人等群体的专业。


专业选择更加多元
鼓励高校新增先进制造、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等前沿科技领域专业,以及托育、养老、家政等民生紧缺领域专业。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,选择更具时代感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方向,满足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需求。
就业前景更加广阔
优化专业后,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,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。例如,集成电路、量子科技等新兴专业毕业生可进入高薪行业,参与前沿技术研发;托育、养老等民生领域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,同时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。
实现教育公平
高校在专业设置中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,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个性化培养方案。同时,开设面向产业工人、农民工、退役军人等群体的专业,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,助力其提升技能和学历,更好地融入社会。
回顾过往
继续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新变革
但种种变革
体现了国家对于继续教育领域
的关注和逐渐规范
这些改革举措是教育体系的优化升级
更是对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刻践行
在知识更新加速
技术迭代频繁的时代
学习不再局限于校园
而是贯穿人生的全部过程
国家通过优化继续教育体系
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
和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
无论你是刚毕业的青年
还是寻求转型的职场人士
亦或是希望充实自我的退休人员
都能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
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
未来成人教育领域教学质量
将慢慢向全日制教学质量靠拢
提供更优质的教学
和更具有含金量、竞争力的学历

现在就让我们积极拥抱这一变革
以学习为翼
不断追求自我提升
实现个人成长、为社会发展
和国家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吧~